作者:姚 亮 赵兴慧 核稿:张雪梅
11月29日下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历史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一百余人赴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开展《延安时期高等教育史》课程现场实践教学活动。本次《延安时期高等教育史》课程现场实践教学,重在营造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让学生实现由“身入”到“心入”,立体化体悟、践行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构建课程培根铸魂育人新模式。
同学们走进桥儿沟革命旧址,桥儿沟天主教堂静静矗立,这是由西班牙方济各会士建造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在这里举行,被称作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鲁迅艺术文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革命文艺人才的高等学府,桥儿沟是延安时期鲁艺师生生活与学习的地方,1943年鲁艺合并入延安大学后也曾是延安大学校址。
在旧址前,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雪梅以“永远的鲁艺”为主题进行了现场教学。张雪梅教授在现场为同学们讲授了延安时期鲁艺的创立与演变历程、办学特色与经验、以及鲁艺对中共文艺事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她着重强调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鲁艺教育的改造,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小鲁艺”向“大鲁艺”的转变,明确了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他们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建设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后,全体师生集体参观了延安文艺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和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讲解,大家从鲁艺的发展历史到文艺作品发展中,真切的感受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作为延安文艺的一支劲旅,获得了军民同心、人民群众欢心的,彪炳史册的辉煌战果;同时也深刻的感受到在艰苦的环境下,文艺工作者付诸的努力和背后的艰辛,这种非凡的感染力,历久弥新,在新时代里,仍旧照亮着青年们前行的道路。